“谢谢大夫,谢谢你们让他活过来了,吓死我了,太谢谢你们了”,还没回过神的患者家属拿着一块从老伴口中吐出的香蕉,边哭边语无伦次地对大夫一遍遍的感谢。——这是发生在医院里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就在几分钟前,脑病一科里经历了一场医护联合,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争”。
“35床,紧急呼叫;35床,紧急呼叫……”,脑病一科病房的走廊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还在加班工作的赵岱、马庆芹医生及朱炳秋值班护士闻讯赶去,发现歪坐在轮椅上的董大爷表情痛苦,口唇、面色灰暗,右手抓住自己的咽喉,喉中咳呛不止,表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值班护士立即监测患者血氧,指脉氧测不出结果,显然是被异物卡住了气道。这时他们脑海里立刻想起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时间就是生命,三人紧密配合,赵岱副主任医师立即从后面抱住患者,双手扣住成拳,顶在患者上腹部,一次一次地用力向上冲击,马庆芹副主任医师不断拍打患者后背,朱炳秋护士紧急联系呼吸科、麻醉科,但是董大爷左侧肢体偏瘫,不能配合,腹部无法形成有效的操作空间,反复冲击数次,口中的异物还是未能吐出。眼看患者面色越发的苍白灰暗,窒息仍未改善,果断抬起患者至病床,协助呈跪伏位,使腹部留出充分的空间,赵岱副主任医师再次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又经过数次冲击,一块约4*2cm的香蕉终于从患者口中吐出,患者气道瞬间通畅,面部皮肤逐渐红润,呼吸也恢复了正常。患者老伴嘴里不断念叨着:“这回好了,这回好了,活过来了,活过来了”,在场的所有人员才都松了一口气,无不为这惊险的一幕感到庆幸。
海姆立克急救法,也被称为"腹部冲击法",是一种用于解除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急救方法。它是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在1975年发明的,其原理是通过冲击腹部和膈肌来产生向上的气压,这股气压有可能将阻塞呼吸道的异物排出。在人们印象中,婴幼儿是异物阻塞气道好发群体,但在一些舌肌无力、饮水呛咳的卒中患者中,异物阻塞气道也常常发生,而气道完全阻塞只需持续6分钟,心跳就会停止。这一急救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故将其命名为海姆立克急救法,以纪念他对这种技术的贡献。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成人)
1.判断
首先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如果受害者突然出现不能说话,面色潮红紫暗,双手扣喉或扶着颈前,应立即进行急救。施救者应立即上前询问“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东西堵住了?我能帮你吗?”意识清醒的人会点头并同意施救,如无回应也应考虑气管阻塞。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大声呼喊“这里有人需要急救,快去拨打120”。
2.施术
施救者立即至受害者身后,一条腿放在受害者两腿之间,身体贴近后背,双手环绕受害者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患者上腹部(胸廓以下和脐以上之间的腹部),另一手抓拳、快速向上反复冲击压迫腹部,直到异物排出。
3.检查
每连续快速挤压6-7次后,检查是否有异物排出。如果没有,重复快速挤压。如果受害者意识不清,或仍然无法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对于1 岁以下的婴儿
双指按压冲击胸部(两乳头连线的中间) 5 次,再拍打背部 5 次,交替进行,直到异物排出或者婴儿失去反应(失去反应时进行心肺复苏)。婴儿急救,冲击的是胸部而不是腹部,以免损害婴儿的肝脏。
对于自己
理论上首选借助圆钝的椅背冲击上腹部自救,也可以用自己的拳头冲击腹部,但第一时间最好向他人求助。
注意事项:
1.握拳后,要用大拇指(拳眼)对准腹部,而不是用四指。
2.鱼刺卡住了不要用海姆立克法急救,至医院五官科或耳鼻喉科处理。
3.对于失去意识的受害者,马上进行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