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乳头损伤、视野缺损及视神经细胞凋亡为特征的视神经疾病,是世界上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发病隐匿,危害严重,从婴儿到老年人均可患病,而且多为终身性。目前全球有320万人因青光眼致盲,占全球盲人总数的50%以上。我国有目前2000多万人患青光眼,占全球青光眼患者的四分之一。此外,青光眼又是一类典型的身心疾病,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较大影响。
哪些人群容易患青光眼:
任何人都有患青光眼的风险,但以下人群患病的风险更高。青光眼家族史者;老年人;远视眼、短眼轴、小眼球的人;高度近视者;高眼压者等,此外,精神压力大、忧虑、脾气暴躁、长期用眼、在过暗的光线下长时间阅读等,都可能成为青光眼的发病因。
青光眼的典型症状: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眼胀和头痛。发展到晚期时,患者双眼视野均缩小,可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但中心视力一般良好,患者感觉仿佛是透过一根吸管看事物,称为“管状视野”。这种类型的青光眼一般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等到感觉视力下降时,视神经一般已经受到损伤,因此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又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临床表现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开始时,患者可有轻微眼胀、头痛、恶心,白天视物有蒙雾感,夜晚看灯光则有虹视,即看到多种颜色的彩色光环。发作时患者明显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明显下降,仅剩光感;眼球坚硬如石,眼压一般在50mmHg以上。患者经及时治疗,眼压下降,病情暂时缓解。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展缓慢,患者除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外,常缺乏自觉症状,容易漏诊。
儿童(发育)性青光眼:2~3岁前发病的患儿,由于眼压升高常导致眼球增大。患眼畏光、流泪、眼睑痉挛,患儿哭闹烦躁,喜欢埋头以躲避光源的疼痛刺激。3岁以后发病的患儿,眼球通常不增大,常表现为眼压升高和进行性视神经损害。
所以当突发严重头痛、眼痛、恶心呕吐、视力突然下降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诊断青光眼需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青光眼一般需要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角膜厚度检查、视野检查、房角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视盘OCT等。
眼压:正常眼压在10-21mmHg(毫米汞柱)之间。IOP>21mmHg被认为高眼压。
眼底检查:以观察并记录眼底变化。
视野:视野检查是青光眼早期诊断和观察随访青光眼病情进展的重要检查。用于检查视神经功能状态和评价青光眼病情是否进展。
房角镜检查:房角镜检查是判断房角关闭与房角开放的主要检查方法。通过检查确定房角粘连关闭范围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青光眼:
青光眼治疗的目的是保存患者的视功能,治疗原则是降低患者的眼内压,主要治疗方式有滴眼药水、口服降眼压药物、激光治疗、手术等。
眼压检测是发现青光眼的一个主要方法 ,眼压越高,青光眼发生和发展的风险越高,因此青光眼的预防,早期发现,尤为重要!对于青光眼这一疾病,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要正确看待它,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患者要记得遵医嘱,定期随访检查,同时做好自我管理和保持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