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级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冬

发布时间:2024-11-6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498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立冬分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时节如何养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医之立冬养生吧!1.调养精神,«黄帝内经»中记载“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冬季,养好精神是防病避病的第一要务。此时,应保持恬淡安静、乐观畅达的精神状态。可以通过进行适宜的室外活动来调节心情,如多晒太阳,和友人聚会聊天。也可采取疏泄法,把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2.起居作息,人们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为来年春季的生发蓄积能量。冬季气温低,人体易受寒邪侵袭。因此,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特别是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等易受寒的部位。可以穿立领装、戴围巾、穿厚袜子等来防寒保暖。3.饮食方面,应注意少食生冷,多食一些温润厚重的食品。饮食上可以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像牛肉、羊肉、鸡肉、大虾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如白萝卜、洋葱、木耳、莲藕、枸杞等,少食瓜类、梨等寒冷食物。冬季常喝的药膳:当归羊肉汤,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颇受人们喜爱。4.适当运动,冬日主闭藏,主张少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以在向阳的地方,练习八段锦、易筋经、太极等养生气功,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切忌夜跑,以防耗伤阳气。

中医特色养生方法

1. 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的目的。立冬时节,可以选择一些温阳散寒的穴位进行艾灸,如足三里、神阙穴等。

2. 按摩: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穴位进行按摩,如命门、肾俞等。这些穴位有助于温肾助阳、强腰壮骨。

3. 膏方进补:膏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形式,具有滋补强身、调理气血的功效。在立冬时节,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膏方进行进补。



专家简介




640 (21)


苏涛,灸疗中心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农工党党员,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1993年参加工作,主任医师,本科,学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带头人,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针灸学学科带头人,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成员单位负责人,山东省中医药发展“三经传承”宣讲团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派驻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医中心专家,枣庄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推拿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枣庄市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梁继荣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热敏灸技术创始人、全国名中医陈日新教授学术继承人,齐鲁龙虎交战镇痛针法中医药特色技术主要传承人,齐鲁项七针中医药特色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及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枣庄市针灸学会会长。枣庄最美科技工作者,枣庄市优秀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枣庄市委员会委员,枣庄市中医医院支部主委,枣庄市政协委员。学术思想“调神致中、和气通经”,擅长应用针灸推拿为主治疗脊柱、关节、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坐诊时间:灸疗中心周一、二、四、五,针灸三科周三坐诊地点:新城院区门诊楼2楼灸疗中心,门诊楼3楼针灸三科咨询电话:灸疗中心:0632-3068891,针灸三科:3068033



640 (22)


宋洪堰,灸疗中心副主任,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2020年被评为“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先后师从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杨佃会教授,师从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王本鹏主任医师,师从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苏涛主任医师。主张舒适化针灸治疗疾病,擅长热敏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妇科疾病、失眠及亚健康状态调理;运用岐黄针、浮针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肱骨外上髁炎等脊柱关节疼痛类疾病,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围刺、刺络拔罐、穴位贴敷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及后遗神经痛。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节假日除外坐诊地点:新城院区门诊楼2楼灸疗中心咨询电话:0632-3068891




科室简介

640 (23)


灸疗中心特色诊疗技术:1.热敏灸治疗的八大类疾病:脊柱关节肌肉的痛症、过敏性病症、功能性胃肠病症、前列腺病症、宫寒类病症、儿童脾胃虚弱、易感冒一类的病症、亚健康病症、肿瘤康复正气虚系列病症;2.脐灸:治疗慢性胃肠炎、儿童反复性腹痛,原发性痛经、前列腺增生,失眠及亚健康状态调理;3.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腰痛、青少年脊柱侧弯、老年性骨质疏松,怕冷、神疲乏力等亚健康状态者;4.浮针: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肱骨外上髁炎等脊柱关节疼痛类疾病;5.岐黄针:治疗颞颌关节炎、颈椎病、踝关节扭伤、头痛等;6.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7.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8.针灸: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总计0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