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脑病科功能神经外科团队率先成功开展酒精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双肘管尺神经显微减压十前置皮下转位术。此项手术的成功开展,为酒精相关性、糖尿病相关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提供了外科治疗新方法,拓展了医疗领域对该疾病的新认知和新应对手段。
患者李先生,饮酒约40年,每日约1斤,3年前戒酒。2年前出现双肘关节以下至双手麻木(以无名指、小指为重)、疼痛症状。近半年症状逐渐加重,新出现肢体发胀、灼烧感,手部肌肉萎缩。2月前出现手指不能并拢,持物不住,双肘关节活动受限。经过多方求医,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虽然疾病诊断明确,但治疗效果一直不佳,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疼痛让他整晚难以入眠。故前往本院脑病科功能神经外科组寻求手术治疗,孙涛主任医师通过体格检查判断双肘管尺神经卡压,诊断为酒精相关性周围神经病,肌骨超声提示明确双肘管尺神经卡压神经水肿明显,手术指征明确。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感觉肢体症状好转,功能基本恢复,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该手术创伤小,具有住院时间短,见效快,风险低,花费低等特点。
术前
术后
科普知识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的病因学中,解剖生理狭窄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意指在正常人群中周围神经通过的某些位置其神经通道本身就相对比较狭窄。最常见的解剖生理狭窄位置包括腕管、肘管、腓管、踝管等。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周围神经肿胀增粗或神经周围构成神经通道的骨质、韧带、肌肉、肌腱、筋膜、腱膜等组织出现增厚、粘连甚或瘢痕增生等异常改变,可使得周围神经在这些解剖生理狭窄位置受到卡压而发生病损,导致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神经营养功能障碍。
近年来,有关系统性疾病相关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引发人们对于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病因学的新思考。最为常见的系统性疾病相关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在糖尿病患者中高发的腕管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以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以美国Dellon教授为首的学者们近30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表明,其本质就是生物机械因素导致的肢体多发周围神经卡压。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和血供异常可引起周围神经肿胀,同时在解剖生理狭窄位置构成神经通道的组织中弹力纤维减少导致通道弹性下降、进而缩窄,最终对相应周围神经构成卡压。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相类似,透析周围神经病以发生在多年透析患者的多累及双上肢的多发周围神经卡压为特征,其发病基础并非在解剖生理狭窄位置构成神经通道的组织中弹力纤维减少,而是淀粉样变性。针对这一机制而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和透析周围神经病患者实施多根周围神经减压手术疗效优良。免疫相关性疾病、酒精中毒、重金属中毒、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导致广泛末梢周围神经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朗,是否也可归于多发周围神经卡压并可采取相应周围神经减压手术尚有待于循证医学证据研究。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最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卡压也是很多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同时又是最为复杂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其涉及的周围神经繁多,临床表现各异,鉴别诊断困难,治疗上涉及多学科合作,部分患者疗效乏善可陈。其诊疗涉及神经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疼痛科、针灸科等多个学科,相互交叉,互为边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缺乏关注,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甚至导致不少临床漏诊误诊的发生。积极开展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相关工作有助于改善这一现状。
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最合适的对象是刚开始感觉到手足麻木和刺痛、行走不能保持平衡或不能控制手足某些肌肉运动的患者。如果患者感觉肢体麻木、疼痛或者肌肉的无力和笨拙已经影响到日常活动,并排除其他引起四肢麻木、疼痛的疾病,那么就可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了。手术越早,症状改善越明显,成功率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