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临床上分为血肿机化期(2~3周);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骨痂改造期(8-12周)。从现代的病理生理学上看,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大概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进一步证明“伤筋动骨一百天”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具体的愈合时间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有关。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符合“伤筋动骨100天”的结论。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一概而论 。
骨折或伤筋以后,一到下雨或阴冷天就会出现受伤部位或伤口不舒服,就像天气预报员一样准,这是什么原因?
通常骨折、筋伤愈合后,会形成瘢痕,瘢痕内的血管舒缩调节与正常组织不同。受到寒冷、潮湿或低气压刺激后,血管持续收缩,血流减少或流速减慢,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局部供血不足,疤痕组织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疤痕组织也会因刺激而收缩,这样也会对神经纤维产生挤压或牵拉的刺激,从而导致旧伤部位的疼痛不适。
如何预防和减轻这种疼痛不适?
1、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好局部的防寒保暖,特别不要受潮湿和寒冷的侵袭。
2、调整局部环境,居住环境尽量保持温暖、干燥,远离湿冷的地方,阴雨天应减少外出。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应变能力,保持心情舒畅,多吃富含维生素、钙、磷的食物。
4、平时可适当推拿,按摩损伤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可以用红花酒涂擦按摩。
5、如果已经出现不适,应及时进行治疗,可局部用热敷;家中可用:粗盐500g+生姜、葱须各100g一起用布包好,用微波炉或锅炒热敷患处;有祛风除湿功效。也可以到医院进行艾灸、中药封包、中药蜡疗等物理治疗,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