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15:46,伴随着120救护车的呼啸声,我院急诊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位老年男性的“三无患者”(三无患者是指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的患者)。患者约70岁左右,体型偏瘦,全身大汗,衣服稍有脏乱,但衣着还算得体,考虑并非拾荒人员。与120医务人员沟通得知,当时患者仰卧在马路边,意识丧失,身旁有一辆自行车,起病时无目击者,无法确定病因,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可见睁眼及肢体活动,但与患者无法交流。
简单了解情况后,我科医务人员迅速启动“三无患者应急预案”,由于病史信息太少,我科医务人员决定,急诊内科与外科医生进行联合诊治,通过查体发现,患者血压较高,无法听懂语言,也无法表达,大汗,皮肤湿冷,右侧顶枕部稍有肿胀,轻压可见患者痛苦表情,余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患者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考虑不排除脑源性、心源性、内分泌性、外伤、电解质紊乱、中毒、中暑等因素。医生立即给予血糖、心电图检查,发现随机血糖水平正常,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的表现,给予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完善脑CT、血常规、急诊组合、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关键问题出现了,患者系三无病人,没有挂号、缴费能力。这时我们急诊内科医生毫不犹豫,大声说道“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是指为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开通紧急、优先的救治服务流程,有先看病 后交费,先住院 后办理,急诊会诊 快速到达,全程陪同 检查优先等特点)。这时大家立即忙碌起来,有负责填写化验单的,有负责送血化验的,有负责陪同检查的,有负责记录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与此同时,两名护士不停的在患者身上寻找着有用的身份信息,终于在其身后的口袋里找到了一部手机,并联系到了患者家属,表示立即赶往医院。
影像科的兄弟姐妹们很给力,颅脑CT结果很快出来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额颞顶叶、右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右额部硬膜外血肿,右顶骨骨折,右额部头皮血肿”。看着一大排的脑CT诊断,急诊外科医生挺身而出,“立即请外科医生会诊!并给予氨甲苯酸0.4g静滴(止血剂)”
外科医生听到电话紧急会诊后,仅仅用了3分钟就从15楼飞奔至1楼的急诊科,立即开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经过短暂的商议,决定给予甘露醇125ml静滴(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力,防止脑疝形成),并立即收入院继续治疗。然而,此时患者家属仍未赶到医院。“继续用绿色通道吧,患者病情要紧”,急诊外科医生边开住院单边说道。于是抢救室内的医务人员又开始马不停蹄的忙碌了起来。患者于16:30收至外科病房,继续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救治。
等所有的抢救结束,急诊科医护人员正在整理用物,以备下次使用的时候,抢救室的大门被三位神色慌张的中年人推开了,“大夫,我父亲呢!大夫,我父亲呢!!”,来人正是“三无”老人的子女,在患者明确诊断并开始接受有正规的系统治疗后,其家属才姗然来迟。在得知患者已经收入院,并得到了有效的救治的时候,其子女潸然泪下,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看着家属满含感激的泪水,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感觉即使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此次三无患者的成功救治,提高了我们科对三无病人、危重病人的综合救治能力;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也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了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了医医合作、医护配合、护护配合的默契度,加强了与兄弟科室的团结协作。缓和了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也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医精诚,大爱无疆。我院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身体力行地把政府的惠民之举落实到救死扶伤的过程中。急诊科,是我院的第一线,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各种各样的急危重症,我们会为了患者的一线希望而拼尽全力;会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而绞尽脑汁,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而不懈努力,会为了缓和医患矛盾而贡献力量。谁都无法保证自己永远健康、平安,然而,只要你需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面前,这就是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急诊科!我们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