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级

潜心钻研精湛医术,爱心铺就康复之路

发布时间:2016-5-23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246

——综合内二科脑栓塞患者康复侧记

当31岁的脑栓塞患者阿敏在康复治疗师的鼓励下,终于自主迈出入院四个月以来的第一步时,周围的医护人员和病友们纷纷向阿敏表示祝贺,阿敏和家人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阿敏的这一步,把综合内二(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思绪带回到四个月前。

彷徨篇

阿敏半年前在北京某院因风湿性心瓣膜病实施了瓣膜手术,术后并发房颤,继而脑栓塞,导致右侧肢体瘫痪,在外院治疗月余未见好转。家人打听到中医院综合内二科对偏瘫治疗效果较好,就主动联系我们。2016年2月1日阿敏入院,是家人从车上抱下来、用特制轮椅推入8楼病房的,康复评定结果,患者坐位平衡消失,右侧肢体肌力0级,吞咽呛咳,言语障碍,坠积性肺炎,电解质紊乱,以上任何一项都可能造成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难题还不止这些,更为复杂的是,患者心电图、心电监护提示频发房颤,阿敏需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但是入院检查其纤维蛋白原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均报危急值,这就意味着可能面临严重的脑出血风险!时值春节前夕,时远时近的鞭炮声仿佛在提醒我们,过一个平安顺利的春节——面对这一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的患者,我们犹豫了、彷徨了,是转入上级医院?还是留下尽力救治?

鼓励篇

当我们将患者危重程度及辅助检查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告知患者家属,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时,患者家属坚决地摇头,再三表示患者的危险性在上级医院已被多次谈话告知,现在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危险,并表示足够的理解;阿敏在病床上听见我们谈话,两行眼泪流到耳朵里,阿敏用求助的眼神盯着我,做出摇头的动作,阿敏的爱人翻译说,阿敏不想走,就想在这里治疗,我们信任你们!病人的信任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我决定再难也要勇敢面对。我们把阿敏安排在离护士站和办公室最近的抢救室,以便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实施救治;值班医生每天无数遍床前观察,问询,细心的护士详细记录阿敏的病情,入出量,生命体征,拍背排痰,对阿敏症状上极其微小的改善都给予发自内心的鼓励,鼓励阿敏,也是在鼓励我们自己。

钻研篇

病人的信任是我们进取的动力。基于患者病情的复查和危重程度,我们多次请省级专家会诊,反复论证患者的治疗,从监测凝血指标,调整华法林用量,到呼吸道感染的控制、电解质紊乱的纠正,从床旁肢体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到针灸理疗,吞咽训练、言语训练,每一个方案都倾注了医护团队的努力和刻苦钻研。虽然生化指标、凝血分析指标和呼吸道感染症状半个月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有段时间患者的康复进入平台期,肢体功能一直没有改善。我们毫不气馁,每天都认真翻看《神经内科学》和《神经康复学》,我从上级医院学习时带回来的“吞咽障碍治疗”“言语障碍康复”“中风并发症的防治”等几个PPT,不知被我们医生、护士和康复治疗师观看了多少遍。我们坚信,潜心钻研,用心实践,一定会有收获!

收获篇

阿敏住院3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家人无意间发现,阿敏自己扶着轮椅,尝试着想站起来。阿敏的爱人伸出手轻轻一搀,阿敏竟然真的站了起来!这一站,给了阿敏和全科医护人员莫大的鼓励,医疗团队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为阿敏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康复方案和康复目标,告知患者每一个康复计划的目的,争取患者和家人的配合,针灸、手法治疗,PT、OT、ST,每天一项不漏地认真做,我们欣慰着阿敏的每一点进步。阿敏爱美,喜欢照相,我们就经常为阿敏拍下康复和训练的镜头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阿敏终于主动迈出了入院四个月以来的第一步!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不是万能的,它尚不能包治一切疾病,尚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但病人的病痛和期待鞭策着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精湛医术;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去治疗、去治愈,更多的还要去帮助、去安慰,透过温情的安慰、细致的关怀,让病人少一些对疾病的恐惧,多几分战胜病魔的信心。简言之,潜心钻研精湛医术,爱心铺就康复之路,这才是医病与医心相统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image.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