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北京9月29日电(记者魏梦佳 李江涛)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实训中心,美国留学生谢琦正认真练习针灸和推拿技法。在上周举行的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上,她代表学校参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针灸推拿现在在美国发展得特别好,我希望学成后能帮助更多人减少病痛,感受中医的神奇功效。”她说。
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拥有高等教育。不久前,谢琦所在的北中医,刚刚度过60岁的生日。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60年来,北中医培养了3.4万多名中医药人才,许多人已成为中医药教育、科技、医疗行业管理等领域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
近年来,这所中国著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丰硕的合作成果让中医药香飘海外。
上世纪50年代,该校就成为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攻读中医学的院校。90年代,该校在德国建立魁茨汀中医院,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外开办中医医院,至今已成功运作25年。
近年来,北中医通过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合办学位教育等多方式,使中医药在许多国家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西班牙,与当地高校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首个中医硕士学位项目,使中医硕士学位教育首次进入欧盟主流医学教育体系;在加拿大,与当地高校合建北美首个公立中医学院、首个公立大学中医本科学位。
今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圣彼得堡中医中心”揭牌,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所获得法律认可的中医院;8月,该校“澳大利亚中医中心”揭牌,未来将建集临床医疗服务、中医教育科研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目前,该校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国际合作关系,为全球培养了4000多名中医药学历教育专门人才。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认为,中医药能在发达国家获得法律认可,关键是其功效得到患者认可。据他介绍,在德国魁茨汀中医院,现在病人就诊看中医得排长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医中心,当地企业专门在中心为职工买保险,方便来看病。
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徐安龙表示,值此中医药发展重大机遇,北中医将不负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中医药各类人才,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