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级

病从口入!警惕食源性疾病

发布时间:2023-8-22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751

01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全球每年至少有6亿人患食源性疾病,可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02如何判定食源性疾病?

需具备以下三要素:

1、因为食用某种食物后导致发病;

2、进食的食品中存在某种致病因素;

3、人体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感染性或中毒性临床症状。


03常见导致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多,常见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类:

1、微生物性:非伤寒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米酵菌酸、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空肠弯曲菌、产气荚膜梭菌、克罗诺杆菌、肉毒梭菌及其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诺如病毒等。

2、化学性:亚硝酸盐、甲醇、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杀鼠剂等。

3、真菌性:有毒蘑菇、霉变甘蔗等。

4、有毒植物性:马桑果、有毒野菜、发芽马铃薯、未烧熟煮透的菜豆、桐油果、乌头等。

5、有毒动物性:河鲀毒素、贝类毒素、有毒鱼籽/鱼卵、有毒蜂蛹等。

6、寄生虫性:绦虫、旋毛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并殖吸虫(肺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等。


04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预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牢记并做好“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勤洗手:餐前便后要洗手,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也要洗手;餐具和厨具要清洁;厨房环境要清洁,注意防虫防鼠。

(2)生熟分开

在加工和储存食品时,使用两套刀具、案板、器皿等分别处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在冰箱内熟食放在上层,生食放在下层,避免交叉污染。

(3)烧熟煮透   

肉、禽、蛋类和海产制品要充分烧熟煮透,一般原则是煮开10~15分钟,可根据实际适当延长时间。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煮透。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2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冰箱冷藏;储存在冰箱中的食物不宜放置过久,应尽快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5)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饮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食品制作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挑选新鲜、清洁和有益健康的食物;水果和蔬菜生吃前要彻底清洗干净;不买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总计0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