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级

2024年全国“爱眼日”系列活动之二——【爱眼科普】“给眼睛打针”——玻璃体腔注药术

发布时间:2024-5-13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3647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中老年性眼底病变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且年轻化,眼内注药手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所了解,但一听说是往眼睛里打针,仍有许多患者及家属感到十分恐惧。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大家关心的玻璃体腔注药术。

640 (24)


1.什么是“给眼打针”?

玻璃体腔注药术就是“给眼打针”,是通过专用的注射针头,在睫状体平坦部(白眼球)进针,将药物注射至玻璃体腔内,让药物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个位置没有视网膜组织,操作安全性高,是眼科最常见的眼内操作。

640 (25)


2.“给眼打针”可以治疗哪些眼病?

玻璃体腔注药可以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

*黄斑水肿(常见疾病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

*脉络膜新生血管(常见疾病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等)

*视网膜新生血管(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

*感染性眼内炎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3.“给眼打针”疼不疼?

玻璃体腔注药术多为表面麻醉手术,手术前点麻醉眼药水即可,注药过程只有几秒钟,无明显疼痛感。

4.“给眼打针”的优势有哪些?

*药物作用针对性强;

*局部组织部位容易达到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

*药物在局部组织内可以快速起效;

*降低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手术操作简便快速。

 5.”给眼打针”的频次是怎样的?

抗VEGF药物或者抗炎药物治疗都只能控制疾病的发展,故需要多次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病引起的黄斑水肿,目前推荐每个月1针,连续3个月,之后根据恢复情况决定注射次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通常建议每个月1针,连续4-6个月,再根据恢复情况选择观察或者继续打针。

640 (26)


6.“打针”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术后需监测眼内压,术后第一天、第七天需门诊复查随访。

*注射后连续一周滴抗生素眼液,每天4次。

*注意眼部卫生,预防感染。

*术后感觉眼前有絮状或圈样漂浮物,可能是药物在玻璃体内飘动或少量气体残留,不必紧张,通常一周内消失,症状消失前不能驾驶或进行机械操作。

*如出现明显的眼痛、眼睛红肿加重、视物明显模糊、眼前漂浮物增加等,应立即就诊检查。

7.如何“自查”眼底是否出现了问题?

推荐使用下图所示“Amsler方格”

使用步骤:

1)把方格放在视平线前30㎝的距离,光线清晰均匀。

640 (27)


2)老花眼或近视佩戴矫正眼镜。

3)用手遮盖左眼,右眼凝视方格中心黑点。

4)重复1-3检查左眼。

如果发现表格中的直线扭曲了,变形了,那就很有可能说明眼底出了问题。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640 (28)

    总计0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