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级

【健康科普】糖尿病肾病可防可治——提升糖尿病病人的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4-11-14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058
2024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本次糖尿病日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糖尿病病人大多都在担心,自己能否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会不会得尿毒症?

据报道,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在25%-35%左右,其中,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约为25%,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概率约为35%,最终会进展到尿毒症期的10%-15%左右。因此绝大部分糖尿病肾病是可防可治的。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时间患糖尿病而导致的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降低。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的常见发病因素有哪些?

1、遗传:遗传因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若糖尿病患者的同胞手足或父母之一具有糖尿病肾病,则其本身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2、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发生蛋白尿的风险就越高。3、血压:研究发现,血压越高,随后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越大。4、血糖控制:血糖控制不佳(HbA1c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肾病。5、肥胖:在糖尿病患者中,越肥胖的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越高。

糖尿病肾病如何分期?

糖尿病肾病根据临床表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期:1、Ⅰ期,肾小球高滤过增高和肾脏体积增大,病理改变仅为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并无肾脏组织学的改变;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2、Ⅱ期,属于早期肾小球病变期。GFR高出正常水平,间断出现蛋白尿,临床没有任何表现。肾脏病理表现为GBM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升高(>20μg/min),休息后恢复正常。如果在这一期能良好地控制血糖,病人可以长期稳定处于该期。3、Ⅲ期,属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又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病人血压升高,GFR开始下降到正常。肾脏病理出现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和小动脉玻璃样变。UAE持续升高至20~200μg/min 从而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经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出,延缓肾脏病进展。4、Ⅳ期,属于糖尿病肾病期。大量的蛋白尿,肾功能存在轻度异常,还可能有水肿等表现。病理上出现典型的K-W结节。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UAE>200μg/min)或蛋白尿大于500mg/d,约30%病人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下降。该期的特点是尿蛋白不随GFR下降而减少。病人一旦进入IV期,病情往往进行性发展,如不积极加以控制,GFR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5、Ⅴ期,即尿毒症期。肾单位闭锁导致大量蛋白尿,肌酐水平升高,GFR<10ml/min,尿蛋白量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尿毒症症状明显,大多需要进行肾代替治疗。

如何分期治疗,才能有效治愈或延缓肾病进展?

从分期及肾脏病理来看,I~III期肾脏病理改变轻微,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逆转的,糖尿病肾病完全可以治愈。

IV期糖尿病肾病出现浮肿、大量蛋白尿,可有肾功能的异常,这期积极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蛋白尿,可以明显延缓肾病的进展。

V期糖尿病肾病,积极控制肾功能进展,控制水的摄入,低钾饮食,为动静脉内瘘做准备,择期行血液透析治疗;或者腹膜透析治疗,条件允许可以行肾移植治疗。

我院肾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中医肾病奠基人,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的补肾活血法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著名肾病专家秦建国教授的益肾通络方、益肾降压方等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总计0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