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是指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灰尘及不洁之气所致,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鼻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一年四季可发,但有季节性与常年性发作的不同。部分病人可有过敏史及家族史。类似于西医的变态反应性鼻炎。
现代病因病理学说:
1、阳气亏虚学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脏腑阳气亏虚,致卫表不固,易感风寒之邪为患。
2、郁热致病学说认为鼻鼽可因于肺经郁热或肺与阳明经郁热等所致。
3、病机标本学说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存在标本不同的病机。
诊断依据:
1、多有过敏史或过敏家族史,或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
2、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涕,或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症;
3、症状呈突发性、反复性、阵发性,发作快,消失也快,发作过后一如常人。
4、鼻粘膜苍白水肿,积有清稀涕液。
辩证纲要:
1、辨标本:一般认为,其急性发作期属标证,间歇期属本证;发作状态属标证,缓解状态属本证。
2、辨寒热:根据自觉症状、小便、鼻粘膜色泽、舌质、脉率等症状与体征进行辨析。
3、辨脏腑:主要是辨别脏腑病位及其病机,其病位以肺、脾、肾居多,亦有从胃、肝、膀胱等脏腑认识者。
治疗方案
1、肺气虚寒证。治法: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等。
2、脾气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升阳通窍。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加减。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3、肾阳不足证。治法:温补肾阳,通利鼻窍。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4、肺经伏热证。治法:清宣肺气,通利鼻窍。推荐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外治法
曲安奈德滴鼻剂滴鼻,芳香化湿中药制剂鼻腔雾化,中药制剂加高渗盐水鼻腔冲洗等。现代对鼻鼽的外治疗方法,主要有塞鼻法、吹鼻法、滴鼻法,可以单独使用,亦或与内治法等配合使用。
针灸疗法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体针:选用迎香、鼻通、合谷、百会、足三里等穴。肺气虚加肺俞,脾气虚加脾俞,肾阳虚加肾俞。
2、穴位敷贴:用生白芥子等研粉,用生姜汁调和,取少许放在胶布上,敷贴于百劳、大椎等穴上。
3、耳穴贴压:选神门、内鼻、外鼻、肺、脾、肾、过敏点等穴,以王不留行贴压。
4、穴位注射:可选取迎香、合谷等穴,药物可选黄芪注射液等。
5、灸法:选迎香、风池、印堂、百会、大椎、足三里等穴,悬灸、隔姜灸或热敏灸。
预防与护理
1、避免接触花粉、灰尘等不洁之气,戒烟酒,避免或减少不良刺激。
2、注意加强食疗,避免过食生冷发物。
3、早上冷水洗面,晚上热水浸足15-20分钟。
4、每日早晚以双手食指于鼻梁两侧来回上下摩擦至局部发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