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也是雷暴、台风最频繁的节气,此时“湿热交蒸”达到顶点。大暑分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暑天,人体腠理疏松,汗孔多开,阳气浮散于体表,易伤津耗气,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此时要注意解暑祛湿,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饮用南瓜绿豆粥、酸梅汤、防暑茶等,瓜果类如西瓜、西红柿、桃子、葡萄等。
大暑天,此时气候最为炎热,人体容易心火妄动,表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此时要注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激动、暴躁发怒,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外出活动易选一早一晚,避免高温、烈日下长时间运动,以免中暑。对于向来脾胃运化功能较弱的人群,此时湿热交蒸,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等问题。因此脾胃虚弱的人要注意调护脾胃,以利于消化吸收,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可选择较为和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瑜伽、八段锦等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切记不可大汗淋漓。饮食上避免过食生冷、肥甘厚味之品。《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其学术思想是崇尚阳气的。《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在自然界中,如果太阳运行失常则天地闭塞,气候紊乱,万物不能生长收藏而绝;如果人身阳气紊乱,阳气失于护卫机体,则会被外界六淫邪气所伤而出现各种关节疼痛的痹证、眩晕、感冒、咳嗽等相关疾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依据“春夏养阳”的准则,建议素体虚弱、怕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易过敏等亚健康状态者,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随节气艾灸以保健、预防疾病。大暑节气正处于“三伏天”的中伏,抓住节气调理身体,事半功倍! 热敏灸的优势病症如下:1)疼痛类疾病:落枕、肩周炎、膝关节慢性炎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滑膜炎等关节疼痛;2)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久咳患者;3)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4)妇科、男科系统疾病:原发性痛经、慢性前列腺炎;5)皮肤病:湿疹瘙痒、带状疱疹后疼痛;6)失眠,尤其是心脾两虚型;7)胸闷、心慌,尤其是气血亏虚型、心阳不足型;8)乏力、腿沉等亚健康状态者;9)辅助药流、辅助生殖、辅助放化疗;10)骨折后不易愈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