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级

二十四节气灸——小暑灸

发布时间:2023-7-5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737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雨最多的时节。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在这个节气气候炎热,运动宜缓不宜剧烈,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更不能挥汗如雨,中医认为汗为津液所化,津血同源,出汗过多会伤津耗气,导致疲乏、无精打采,所谓“无病三分虚”,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晨练,如打太极、练八段锦等补充体力。

小暑之际,天气湿热,心情难免有烦躁不安时,此时更应当多多宽慰自己,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更不要大动肝火,以防耗伤心阴心阳,出现胸闷、心慌、乏力、血压升高、头晕等不适症状。

小暑时节,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不肥腻,切记进食生冷食物,可适当喝温热米汤、粥等养胃生津、益气消暑之品,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可以多食黄瓜、苦瓜、冬瓜、丝瓜、萝卜、番茄等蔬菜。注意顾护脾胃,防止湿邪伤及脾胃。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奠基之作,其学术思想是崇尚阳气的。《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在自然界中,如果太阳运行失常则天地闭塞,气候紊乱,万物不能生长收藏而绝,如果人身阳气紊乱,阳气失于护卫机体,则会被外界六淫邪气所伤而出现各种关节疼痛的痹证、眩晕、感冒、咳嗽等相关疾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依据“春夏养阳”的准则,夏天饮食“过度辛热,助阳生热,耗伤气津,过度寒凉,困脾伤阳,助湿生痰”。因此,饮食搭配应注意不宜过多服用热或寒性食物、膏粱肥甘或滋补之品,切忌贪凉而暴食冷饮,注意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夏天阳气旺盛之季,热敏灸以温热的刺激,因势利导,以阳养阳,以达到《医学入门》中所讲“艾火灸之,骨髓风寒暑湿、五劳七伤尽皆拔除”之效果。

素体虚弱、怕凉怕冷、易感冒、易疲劳、易过敏等亚健康状态者,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建议随节气热敏灸以保健、预防疾病。进入夏季后正是冬病夏治的有利时节,抓住节气调理身体,事半功倍!

热敏灸的优势病症如下:

1)疼痛类疾病:落枕、肩周炎、膝关节慢性炎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滑膜炎等关节疼痛;

2)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久咳患者;

3)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

4)妇科、男科系统疾病:原发性痛经、慢性前列腺炎;

5)皮肤病:湿疹瘙痒、带状疱疹后疼痛;

6)失眠,尤其是心脾两虚型;

7)胸闷、心慌,尤其是气血亏虚型、心阳不足型;

8)乏力、腿沉等亚健康状态者;

9)辅助药流、辅助生殖、辅助放化疗等。

    总计0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