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脾胃, 脾胃不好,吃什么都不吸收。“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意思就是说脾胃有接受和消化食物的功能,它们是主管粮食的“官员”,食物中的营养都是由脾胃加工并输送到全身各处。因此,脾胃还被称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健康了,才能产生足够的精微物质来濡养身体。
什么是脐灸?
脐灸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辨证、组方后,将药物研磨成极细药末,填满脐部,艾灸面碗或罐内铺适量姜末及艾绒覆盖脐上进行熏灸的一种特色中医外治法。脐灸有什么作用?为何有效?脐灸在胃肠疾病治疗中能起到调和脾胃、升清降浊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痛、反胃、胃胀、呕吐、泄泻等。除脾胃病外,脐灸也具有通调三焦,利水消肿;调理冲任,温补下元;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敛汗固表,涩精补虚的功效,亦能用于日常保健中。
脐灸疗法所用药物多为中草药组方,将中草药研成细粉,封闭保存以备使用。其药多为温热芳香类,药有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通过药物辛味对神阙穴的刺激和药粉本身的药理作用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脐灸如何操作?古人脐灸多用荞麦,现代脐灸常以小麦面粉代替荞麦,相对于荞麦粉,面粉取材方便、容易蓄热且不易过敏。脐灸前首先制作一次性的面碗,面碗底部中间开孔将艾绒搓成艾柱,取脐灸粉从脐灸罐内填满脐孔,用艾炷置于药末上,点燃艾柱,连续施灸5-7壮,约1.5小时,以脐周局部皮肤红润为度。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12小时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
脐灸有什么注意事项?脐灸虽好,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2.夜晚阳气收敛、阴气渐长,此时应谨慎施灸。3.灸后注意腹部保暖,多喝温开水,4小时内不宜洗澡和饮食生冷、发物等。4.过饱过饥及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施灸。5.出血及实热证患者慎用。脐灸疗法易接受、效果好、安全高,可增强脾胃机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和胃,广泛应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也可用于其他系统疾病治疗及预防保健中。它看似简单,但从面的和制、面碗的制作、艾炷的捏法到“火候”的掌握等每一步都有讲究,需在专业医师评估指导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