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某,女,18岁,枣庄XX学院学生。
主诉:声音嘶哑三天。
一诊(2023.2.6)
三天前感冒发烧、头痛,咳嗽,痰多继则声音嘶哑,服退热和消炎药,发热头痛已除。现症形寒、胸闷,喉痒咳嗽,音哑,痰黄稠粘,咳吐不爽,咽干痛,舌淡苔薄,舌体胖齿痕,舌边尖红,扁桃体隐红,脉濡弦。
既往史:慢性扁桃体炎。
中医诊断:失音
证型:风热外袭,与痰相搏,郁闭肺卫。
治以疏肝宣肺,清热化痰。
方选:清咽宁肺汤加减。
处方:桑皮12g,前胡12g,川贝6g,黄芩10g,山梔89桔梗12g,芥穗5g,蝉衣10g,甘草6g,木蝴蝶10g,杏仁10g,射干12g。六剂,水煎服,日一剂。
医嘱:少食辛辣油炸之品。
二诊:(2.13)
服药后寒撤,咳嗽减轻,痰少,声音略扬。
上方去芥穗,加茯苓15g,牛蒡子12g。继服4剂。恢复正常。
按:外感风邪之邪,上犯于肺,热为阳邪,灼液成痰,或风寒不解,郁而化热,灼烁津液成痰,以致痰热交阻,壅遏于肺,肺脉通会厌,肺失清肃,故声音重浊不扬,咳′、嗽痰黄。热盛伤阴,故喉干而痛。方中以桑皮、黄芩、山梔清肺泻火,川贝清化热痰;桔梗、杏仁、甘草宣肺止咳利咽;蝉衣、木蝴蝶清肺开音。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泄肺利窍之功。热去痰清,肺清肃功能正常,故声哑而愈。
老师批改:失音病变主要在于肺,而关系到肾,因肺脉通于会厌,而肾脉挟舌夲;发音与肺肾关系密切,一般实证发病急骤,多暴喑,也叫"金实不呜",虚则发病久,病程长,亦叫久喑,也称“金破不鸣"。暴喑不外风寒,邪热壅塞于肺,治以宣散为主,且忌酸敛滋腻。久喑多为肺肾阴亏,会厌失于濡润所致,治宜滋养肺肾为主。临床上不得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