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女,42岁,峄城区马庄村农民。
一诊(2022.11.8)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3年余,局部时常化脓溃臭。曾于外院多加诊治,予维生素、葡萄糖酸锌,及口服中药无效。就诊时,见上领及下唇内侧粘膜破溃,有绿豆大数处,左下牙槽及右侧咽峡部有绿豆大溃疡,化脓红肿疼痛,口水时流,说话、咀嚼受碍。伴持续低热,周身关节疼痛。大便2~3天一行,量少呈羊屎状。舌质偏红,脉沉细弦。
既往史:无
中医诊断:口疮
证型:肺胃积热
治则:泻火解毒,通腑降浊
方药:凉膈散加味
处方:生地15g,连翘12g,大黄10g(后入),芒硝10g(冲),淡竹叶 10g,栀子10g,薄荷10g(后入),甘草6g。六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11.15)
服上药后,大便通畅,溃疡无明显好转。拟按下虚上盛论治。
处方:赤芍12g,黄芩12g,当归12g,白芷12g,炒谷芽12g,炒麦芽12g,苏子10g,半夏10g,枳壳10g,甘草5g,肉桂3g。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11.22)
药进五剂,口腔溃疡显著好转,红肿见消,疼痛缓解,说话灵活,吃饭自如。但夜间喉干,大便欠通。上方去赤芍,加天花粉15g、槟榔10g、桔梗12g。7剂。至2023年1月中旬后随访,自治疗后,口腔溃疡基本控制。
按:本例初诊时大便干结,用凉膈散泻火无误。但本证持续 3 年,虽有上实,必有下虚,非单纯泻火所能解决。本案选苏子降气汤获效。
老师批语:用苏子降气汤者,是据《张氏医通》′云:“下虚上盛,致口舌生疮,宜用镇坠之药,以苏子降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