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级

艾滋病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24-12-1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512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为进一步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医务人员理所应当担起防艾责任,做好科普宣传,为防治艾滋病、保障公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艾滋病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它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CD4+T 淋巴细胞。当 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随着免疫系统被破坏,人体会越来越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等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二是血液传播,像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情况。三是母婴传播,感染了 HIV 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

日常接触如拥抱、握手、共同进餐等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

目前艾滋病还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总计0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