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级

中医教你如何预防及治疗耳鸣、听力下降

发布时间:2024-7-8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545

一、不同年龄的预防重点

1.对于新生儿,进行听力的早期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植入人工耳蜗等听力重建手术,使听力障碍患儿重回有声世界,可避免因聋致哑。此外,统计调查数据表明,约一半的耳聋患者与遗传有关,所以要禁止近亲结婚,避免生育听障后代。

2.对于少年儿童,中耳炎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成人,儿童时期的咽鼓管更短更直,所以鼻部和咽部的分泌物,以及细菌等微生物,更容易到达中耳。在呼吸道感染或急慢性鼻炎等疾病的基础上更容易导致中耳炎的发生,此外,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也是引起中耳炎的常见病因。因此要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声导抗筛查,防控鼻腔、鼻窦、咽喉炎症及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3.对于青壮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出现各种原因的听力下降及耳鸣,如学习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等,应当从改善生活方式方面预防听力下降及耳鸣。平时尽量避免接触各种噪音,放慢生活节奏,保持健康饮食,避免情绪过于紧张和激动,适度运动。

4.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内耳功能减退,也将导致耳鸣耳聋的发生。对于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来说,不仅听觉系统有损伤,而且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耳鸣、心理疾病等方面存在广泛联系。对于老年性听力损失来说,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强调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二、保护听力五注意

1、远离噪音。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正常接收的音量范围是在40~60分贝之间,超过这个范围的音量,就会对我们的听力造成刺激,损害听觉器官。我们要尽量避免长期处在噪声强的环境中,这样才可以保护听力并预防其受到伤害。

2、不要经常掏耳朵。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诱发外耳道发炎、耳道疖肿、耳道真菌病等,严重时还会出现鼓膜穿孔。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不需要我们特意处理。正常情况下会自动排出。面对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前往耳鼻咽喉科利用专业工具取出,或者浸泡耵聍液后进行冲洗。对于油性耵聍者,用棉签轻轻擦拭即可。

3、避免耳中进水。在游泳、洗头、洗澡时,如果耳中进水需要及时清理干净。若是少量进水,也没有引起不适感,无需特殊处理。若是如果进水稍多,引起耳内闷胀感、堵塞感等不适症状,可以通过单脚跳,使耳朵内的水流出。若是深部耳道内的水,是需要用无菌棉签进行轻柔地擦拭,避免水的残留。

4、保持良好的情绪。焦虑抑郁或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可造成毛细血管痉挛和收缩,减慢内耳听血管血流,从而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内耳听神经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突发性耳聋及耳鸣。

5、及时治疗感冒。当出现感冒、鼻窦炎或鼻炎时,需积极消炎滴鼻,维持鼻腔呼吸通畅。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式,需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避免同时擤两个鼻孔,防止将鼻涕挤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总计0页 [ ]上一页 下一页
×